驻拉合尔总领事赵世人在巴基斯坦媒体发表中巴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署名文章

2024-12-25 23:59

    2024年12月24日-25日,巴基斯坦《新闻报》《国民报》《战斗报》《都市早报》《观察家报》《商业纪事报》相继刊发了赵世人总领事的“中巴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给巴基斯坦带来的影响日益严峻。巴基斯坦多次出现极端高温、极端降雨天气。2022年,巴基斯坦发生百年一遇的洪灾,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3年,巴基斯坦位居全球空气质量最差的四个国家行列。2024年,拉合尔冬季连续多日被评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联合国的报告显示,巴基斯坦温室气体排放不到全球1%,但气候变化导致国民死亡的风险率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5倍。极端气候频发,高温干旱交替,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问题,对巴基斯坦的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挑战。

    巴基斯坦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上述挑战。比如,为治理拉合尔的严重雾霾,旁遮普省政府制定政策和行动计划,引进新技术,呼吁加强跨境合作。在此过程中,中方向旁省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协调环保专家组来拉合尔实地调研并提交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建议,鼓励中国企业在旁省建设空气质量监测站。安排首次正式访华的旁省首席部长玛里雅姆与中国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举行特别会议,就空气污染防治、新能源产业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达成了广泛合作共识。

    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和最早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中国发布了《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承诺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技术,共同搭建气候风险早期预警平台。作为该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巴基斯坦综合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即将投入使用,这将有力提升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巴互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和“铁杆”兄弟。中方支持两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合作,认为这一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这一合作有助于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强互联互通,增强气候韧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巴合作还可以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丰富气候治理模式和经验,助力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巴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多年来,中国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1+N”双碳政策体系,实现了能源结构的大幅优化,贡献了近20年来占全球四分之一的绿化面积,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相信这些经验将为巴基斯坦的政策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生态和环保教育提供有益借鉴;相信中巴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保领域的合作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的典范,共同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相信这一合作也将警醒发达国家进一步正视其排放历史,在应对气变问题上承担应有责任,切实兑现应对气变融资承诺,打破绿色技术壁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共同应对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现实威胁。